非洲感染沙门氏菌的成年HIV感染者中大约有一半会死亡,而在健康人身上,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只会导致一周左右时间的腹泻。为何沙门氏菌对于HIV感染者如此致命?美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了其中的原理,并揭示了HIV逃避AIDS药物的机制。相关论文3月23日在线发表于《自然-医学》上。
领导此次研究的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的Andreas Baumler和Satya Dandekar。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技术,用感染了猴免疫缺陷病毒(SIV)的恒河猴作为实验对象(恒河猴是一种已经确定的HIV感染模型),研究它们感染沙门氏菌的早期肠道反应。
结果显示,没有感染SIV的猴子能够立即对沙门氏菌作出反应,产生了大量的Th17细胞(一种白细胞);而感染了SIV的猴子对沙门氏菌反应缓慢或不会作出反应,也没有产生具可测量水平的Th17细胞。
研究人员表示,沙门氏菌对AIDS患者肠道的感染会导致清除Th17细胞。而Th17能够产生IL-17分子信使,IL-17在炎症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它能够将其他的免疫细胞"召集"到感染地点。所以,这种对肠道免疫反应的干扰就使HIV能够维持着自己的"病毒库",从而躲避相关的药物治疗。Dandekar说:"这就像是灭了明火,却留有余烬。"
Baumler说:"我们发现,免疫系统的缺陷会使沙门氏菌穿过肠道黏膜,进入血流并感染其他器官。"研究人员随后在小鼠身上验证了IL-17的缺失对沙门氏菌感染身体其他器官的作用。Dandekar说:"我们确信是IL-17的缺失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发生了故障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