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是:

  二期梅毒的出现,主要是由于梅毒螺旋体经过血液循环大量播散后而发生的全身表现。常见皮肤、粘膜损害,亦可侵犯骨骼、关节、眼睛、神经系统等。一般发生在感染后6~12周。在发疹之前,常有头痛低热全身不适,关节酸痛,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,56%~58%的患者伴有全身性淋巴结肿大。
  ⑴ 二期梅毒的皮肤粘膜损害。
  梅毒患者中有80%~95%的病人发生皮肤、粘膜损害。二期梅毒皮疹的特点是分布广泛、对称,没有急性炎症现象,境界清楚,呈铜红色,压诊不全褪色,不经治疗可自然消退,若经治疗皮疹消退迅速,消退后不留瘢痕,不痛不痒,没有明显主观症状。在发疹时梅毒血清反应阳性,无论是早发还是晚发,二期梅毒疹消失后还可复发,称二期复发生性梅毒疹。
  二期梅毒疹最常见的是斑疹性梅毒疹和丘疹性梅毒疹。
  ① 斑疹性梅毒疹。最为多见,皮疹呈淡红色或玫瑰色,又称梅毒性蔷薇疹,约指甲大小,圆形或椭圆形斑疹,分布广泛,数目较多,无浸润,初为淡红色或玫瑰色,以后很快变为淡红棕色,好发于胸腹及腰双侧,亦见于背部及四肢内侧面,特别是手掌足跖,往往同时出现轻微领圈状脱屑性红斑,不痛不痒,很具有特征性,有诊断意义,尤应引起人们注意。
  ② 丘疹性梅毒。丘疹性梅毒的出现常略晚于斑疹性梅毒疹。最常见的是大丘疹性梅毒疹,呈圆形或豆状,略微隆起,表面光滑呈牛肉色或红铜色,浸润坚实,常分布于面部、臂部屈侧、下肢及躯干各处。表面有鳞屑的称鳞屑性梅毒疹。小丘疹梅毒少见,呈圆顶形,发生于毛囊口的称毛囊性梅毒疹,常聚合成群而为球块状。而晚发二期梅毒疹有成群倾向,常肥厚并可融合的丘疹,排列成伞房花形、环形或匐行等形态。常分布于面部、肩部、腰部、掌跖及肛周生殖器等部位,症状轻微。
  ③ 扁平湿疣。扁平湿性丘疹聚合形成,呈增殖状扁平斑块样损害,境界清楚,隆起皮面,损害面糜烂湿润,有菲薄伪膜,分泌物中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,传染性很强。常发生于潮湿的皮肤褶叠部位或皮肤粘膜连结处,如肛周、外生殖器等处。
  ④ 脓疱性梅毒疹。临床上少见。患者抵抗力低下,体弱消瘦者常见。临床表现形态多样,如痤疮样脓疱性梅毒疹、蛎壳样脓疱性梅毒疹、银屑病性梅毒疹、雅司样脓疱性梅毒疹等。
  ⑤ 梅毒性白斑。有的斑疹在消失后,遗留色素沉着,其间又有色素脱失,为表浅的色素脱失斑,呈网状,多见于妇女的颈双侧。毫无主观症状,往往不为患者所觉察。
  ⑥ 梅毒性脱发。主要发生在头颞枕部,境界不甚清楚,呈虫蚀状。
  ⑦ 粘膜斑。早期梅毒中的粘膜损害最常见的是咽炎伴扁桃体炎或喉炎,可使声音嘶哑。于舌、咽、龈、唇及颊粘膜受侵犯时,粘膜表面呈淡红色的表浅糜烂面,渗液中含有大量螺旋体。小阴唇、阴道等处亦可发生。
  需与二期梅毒皮肤粘膜损害鉴别的疾病有:玫瑰糠疹、多形渗出性红斑、银屑病、副银屑病、扁平苔藓、尖锐湿疣、斑秃等。

  ⑵ 二期骨梅毒
  二期梅毒,骨的变化有骨髓骨膜炎和关节炎。骨膜炎多见于长骨,骨膜肥厚,有压痛。骨炎多见于长骨和头颅骨,骨质疏松,有钝痛和压痛,晚间或休息时加重,活动时减轻。关节梅毒多见于肘或膝等大关节,关节酸痛但不红肿,晚间疼痛加剧。X线检查未见异常。
  ⑶ 二期眼梅毒
  较少见,有虹膜炎、虹膜睫状体炎、脉胳膜炎等。与非梅毒性眼病难以鉴别。
  ⑷ 二期神经梅毒
  如果只有脑脊液改变,蛋白增多,淋巴细胞增多,脑脊液VDRL阳性,而无临床症状者称无症状神经梅毒。亦有颅神经受累的颅神经梅毒及脑血管梅毒等。
  ⑸ 二期复发梅毒
  由于未经治疗,治疗不彻底或病人免疫力降低等原因,在二期梅毒的损害消失后,在1~2年内临床症状又重新出现,称二期复发梅毒。临床症状与二期梅毒疹相似,但是皮疹较少,分布较局限,有群集倾向,破坏性大,好发于肛周、脐窝、阴囊及掌跖等处。了解二期再发疹,对梅毒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都是很重要的。
  二期梅毒的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、病史、梅毒血清反应阳性及暗视野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即可确诊。

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