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是:

今年世界艾滋病日仍然延续去年的主题:遏止艾滋,履行承诺。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、卫生部、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联合发布《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(2007年)》。《报告》中估计,到2007年底,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,这个数字在2003年是84万人,2005年还是84万人。《报告》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,性传播已经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;而此前广受社会关注的"血祸"(因非法违规采血输血而集体感染艾滋)已经不再是受关注的话题。


  近几年,每到艾滋病日,卫生部都会照例出来发布新闻,其中发布的具体信息,越来越无法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注意。


  在本世纪最初几年,艾滋病一度是媒体报道的热点,也是关注度很高的社会话题。其中有几个原因:其一,中国的艾滋病情被官方低估,民间组织和国际组织对形势的判断,比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要严重;其二,以"血祸"为代表的区域性疫情,其严重事态的真相始终处于被遮蔽掩盖的状态,地方政府层层保护,不仅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,而且严重阻碍了艾滋防控;其三,国民对艾滋病的了解不多,不仅有大量偏见和错误信息需要纠正澄清,而且也存在相当普遍的猎奇心理,这一民众心理也在事实上为艾滋病话题加温。


  在2002年、2003年,关于艾滋病在中国存在几种不同的话语,有民间组织及志愿者的声音,有媒体独立调查的报道,有专业调查公司的调查,还有国际组织发言,当然也有政府说法。这些声音并不统一,中间时有矛盾;这些声音也没有联合在一起的意思,各自发言,构成了喧哗的场面,同时也以互相纠错互相监督的方式,逐步逼近中国艾滋病情真相,增进了艾滋病常识在民众中的普及,也间接推进了中国政府正面强力介入。经过那一段看似混乱的话语围攻,艾滋病防治工作在中国逐步整合,日益规范化,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防治体系。2006年初,国务院公布《艾滋病防治条例》,其中明确规定防治艾滋病是政府职责。


  最近几年,中国政府以其强大无比的行政力量防治艾滋,其成果不能否认。但随之而来的,政府成为艾滋病情的权威发言人,而且几乎是唯一的发言人,民间声音逐渐听不到,媒体已经没兴趣再做具有揭黑性质的独立调查,剩下的多是一些关怀性的报道,而国际组织现在与政府联合发言,俨然成为一体。政府包揽艾滋病防治工作,统一发声,这固然有其效率优势,但是也在社会舆论和心理上带来了负面的影响,突然之间艾滋病好像就与百姓没什么关系了,用不着普通人操心了。随着社会先行阶层对这个话题的脱敏,随着政府像报告GDP一样发布病情,人们的危机意识逐渐在衰落。


  但其实,艾滋病作为一个社会问题,它需要保持其话题的敏感性,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,人口众多而且社会发展非常不平衡,艾滋常识的普及、艾滋防治工作的普及基本上停留在大城市和相对高知人群中;而在农村以及许多中小城市,艾滋病常识仍然被封锁在无知、禁忌、歧视和误解的困境中,而"血祸"明显更容易发生在那些贫穷的地区、无知的人群中。另外,由于卖淫活动还处于违法的、地下的、隐晦的状态中,这个真正的高危人群难以正面大规模接触,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具体落实非常困难。实际上,只有当艾滋病成为公开的、去歧视的、无秘密的话题,成为全社会所有人都能够以平常心对待的话题,那些最危险、最幽微的角落,才有可能被照亮,政府的防治工作才可能完成其必须的"覆盖率"。


  社会对艾滋病话题提前脱敏,这一现象或许与政府主导防治工作并无直接关系,政府或许应该有意识地向从前的民间话语学习,不回避那些耸人听闻的信息,不介意将事情最坏的方面讲出来。现在艾滋病这个话题萎缩成每年一度,在这个时候,一支独大的政府有责任把中国艾滋病情的严峻性传达出来,而不是汇报工作成效,不动声色地披露一些无人质疑也无人核查的数据,以这种"绝不渲染"的态度发布的这些信息,在多数民众的头脑中不会留下任何印象。这样下去,这个话题将不再拥有原本朝气蓬勃的社会动员力,艾滋病防治真要成为一项彻底的政府工作,那实在未必是一件好事。
 

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